買樓前 壓力測試不可少
撰文:蘭茜
欄名:樓市放大鏡
9月份二手市場交投量插水下滑,指標屋苑交投冷清,一手新盤更接連出現撻訂個案,皆因買家高估自己能力,未能成功通過壓力測試而撻訂,白白損失10餘萬元。
銀行要求高 不達標不批按
買樓並非買棵菜,準買家宜先計算清楚自己和家人的財務狀況以及供樓能力,即使現在息口供得起,也未必能通過加3厘的壓力測試。更重要一點,置業人士即使單方面肯節衣縮食供層樓,但有關當局收緊供款與入息比率,個別最高供款比率為45%,不達標不會獲審批。
曾經有單身上車族在粉嶺睇中一個開放式居屋單位,自由市場價低於200萬元。該單身上車族長期返通宵班,白天睡覺,因家中較擠拍,故一直渴求有私人空間。單位雖然細細,僅百餘平方呎,由於此類超細碼單位可遇不可求,該單身上車族迅速決定及落訂5萬元。
該單身上車族每月收入約1.6萬元,打算借9成,落訂後不久,即收到壓力測試不能通過消息,即令該單身上車族感徬徨。
假設該單身上車族居屋單位樓價約200萬元,分30年還款,息率約2.15厘計算,每月供款約7,000餘元,壓力測試下最低每月入息為約1.9萬元,惟已超越該單身上車族每月收入。
年輕人置業 兩招助上車
若然不想撻訂,有兩個方法,其中一方法,就是借少一些,另一個方法,層樓加多一個名字。最後在家人襄助下,家人暫借20萬元作首期,本來借9成,現在減至借8成,借少1成後每月供款約6,100餘元,壓力測試下最低每月收入約1.5萬元,今次壓力測試總算達標和過關。
若沒有家人拔刀相助,該單身上車族最終撻訂收場。事實上,上車的單身年輕人士,因為銀根有限,往往會借到盡,然而供款與入息有一定規限,若收入僅萬多元,置業路會較艱難。
18 Sep 2015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