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行按息仍低 積極吸客源
市場風險成本增,大小銀行對樓按業務取態各有不同,可於按息、回贈優惠及審批速度3方面反映,有機會影響小業主和買家的入市按揭部署,申按時應貨比三家。
本地經濟倒退風險增,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,銀行在樓按借貸上明顯未如以往般進取,參考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由去年底約760億元,現時已減少至約544億元,而近期的抽新股活動及年結逼近,1個月拆息(H)維持約2.4厘水平,意味拆借成本會增多。
而大型銀行下半年多次調整按揭優惠,按息從年中的2.375厘上調,從跟隨美國減息後,息率仍達2.5厘水平,累計加幅有0.125厘。而回贈目前已降至0.5%至1%,部分於轉按更不設回贈,以減省開支。
首10月按揭錄9.58萬宗
中小型銀行雖然存款基礎未及大型銀行,但下半年按揭策略明顯未有一致,不少加息步伐未有跟足,現時實際按息介乎2.35厘至2.5厘,個別的P按可稍平至2.25厘左右,構成按息與大型銀行有所差距,回贈約1%至1.6%不等,相信是為了維持競爭力,趁按揭保險放寬,近期樓市成交回升時,積極吸納及挽留優質客源。
另外,上半年經濟及樓市氣氛良好,大型銀行積極搶按,綜合土地註冊處及代理數字,今年首10個月按揭宗數錄9.58萬宗,由大型銀行承按有7.34萬宗,較去年同期多2成,而市佔率由69%也升至近77%,按揭額達標下,也因此放慢按揭審批速度,有代理曾提及,原先審批期一般平均約半個月,現時會建議買家預留2個月充足審批時間。相反,中小型銀行按揭市佔表現較弱,故此承按取態仍相對積極。
然而,大小銀行的樓按借貸取態不一,包括息率及優惠,對業主及買家的影響切身,會影響入市部署及供樓安排,故此應要預留足夠審批時間及多作比較。
作者:鍾綺敏
責任編輯:黃鑠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