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

港銀不加反減 按息低見H加1.28厘

港銀不加反減 按息低見H加1.28厘

美國聯儲局落實加息0.25厘,香港銀行沒有即時跟隨,反而有銀行調低按揭利率0.02厘搶客,新推出全期H加1.28厘方案,即全期利率約1.72厘。

昨日市場消息傳出,多間銀行包括滙豐、中銀香港(02388)、東亞(00023)等,均在美國加息後調低樓按息率,低調提供全期H加1.28厘低息方案,但要視乎客人的條件,一般要借貸1,000萬元以上。

滙豐低見1.71厘 全城最平

其中以滙豐銀行最積極,剛推出全期H加1.28厘,以該行1個月同業拆息0.43厘計(滙豐HIBOR較其他銀行稍低0.01厘),即實質按息低見1.71厘,屬全城最平樓按息率,而且現金回贈高達貸款額的1.6%。滙豐銀行回應本報查詢時沒有否認相關傳聞,只強調該行會定期留意按揭市場,優惠利率要視乎個別客戶與銀行的關係而定。

業界人士指出,由於今年樓市有很多不確定因素,例如加息、特首選舉,都會對樓市構成影響,銀行希望在市場變差前出招吸客。

經絡按揭轉介市場總監劉圓圓表示,今年初多個新盤銷情理想,1月份新取用按揭金額達251億元,較去年12月跌15%,惟按去年同期的125億元比,急升1倍,預計今年首季金額可達800億元,有望創新高。而對於全年金額預測,由年初原定的「零增長」,上調為較去年升8%至2,350億元,料成2010年後新高。

經絡:次季有望低至H加1厘

劉圓圓指,是次美國加息相信只為「試水溫」,最新1月份經絡按息減至1.882厘,按現時港銀行體系結餘近2,600億元,預計本港最快於第三季或四季始啟動加息,次季樓按按息有望下調低至H加1厘。

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指,美國議息聲明預期今年加息共3次,調整步伐及幅度溫和,可為市場帶來正面信息,同時市場傳出低見H加1.28厘至1.29厘按息,暫適用於千萬大額貸款個案為主,相信拆息上升,銀行資金成本亦增多,再減按息空間有限,僅限數個點子以內。料今年美國再加息2次,港息才有較大機會上調,加幅最多0.25厘。

撰文:
鍾綺敏
黎煥成
17  Mar 2017

經濟日報

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

銀行續搶客 樓按可低見H加1.25厘 學者:港息倘不變 二手破頂潮續來

銀行續搶客 樓按可低見H加1.25厘
學者:港息倘不變 二手破頂潮續來

美國本周(本港時間周四凌晨)加息機會高,惟港息未必跟隨,短期拆息或窄幅波動,市民供樓負擔影響仍小。

反而大量新盤蜂擁推出,銀行續以低息吸樓按生意,按息有望再減0.05厘至H加1.25厘(昨1個月拆息0.45厘,即1.7厘)。

參考對上一次加息周期,美國累加息約3次,香港延遲約9個月,當時銀行結餘約550億元水平時,始啟動加息,而其後加息及減息幅度均小於美國。業界預期,港美息差仍有緩衝空間,加上目前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約2,500億元,港息暫時未有需要跟隨。

美加息 短期難阻港樓升勢

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,若港息暫維持不變,對投資者或實力較強的準買家入市意慾影響不大,相對於部分憂慮加息後難通過壓力測試的上車客來說,發展商亦會設不同靈活付款計劃及按揭優惠,推動買家繼續入市,在市場需求及購買力持續之下,定價將會企穩。而二手業主叫價亦會心紅,造就更多破頂成交,短期內難阻樓價升勢。

不過在聯滙制度下,港息基本上需跟隨美息走勢,倘若美國周內落實加息約0.25厘,相信會牽動港拆息出現波動,估計下季港1個月拆息由目前約0.45厘,略升至0.5至0.6厘水平。銀行業人士預測,1個月拆息須最少升1厘以上,以及體系結餘顯著減少,本港才正式上調息率。換句話,本港最快於下半年始啟動加息。不過整體仍視乎美國的經濟政策方向,加息次數有機會增多,一旦本港資金出現加快流走的情況,港有機會提早加息。

倘加息0.25厘 月供微增3%

按聯儲局預測中值推算,美國2017至19年將加息12次共3厘。當本港加息0.25厘,每月供款將較現時增3%,對供樓負擔影響較微。但若累積加息3厘,供款額將漲近4成,反映市民供樓壓力加重,故於入市及供樓選擇上,宜做好加息風險的估算。

加息逼近,本月銀行就按息取態較審慎,只就現時最低H加1.3厘,放寬借貸額門檻。然而預期上半年港息變化不大,置業需求及購買力未有削弱,發展商推盤步伐將如常,有利銀行藉以下調息率及增優惠,積極吸納樓按生意。據了解,市場上已有小量潛在優質客正爭取低至H加1.28厘息口。

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指,近月市場交投明顯轉活,銀行借貸態度未有因美加息步伐加快而轉淡,為搶奪市佔,按息仍有約0.05厘下調空間,即低至H加1.25厘(即1.7厘),估計下季息口會有「滴水式」調整,短期內有望減至H加1.28厘。

另現金回贈亦可望由現時最高1.5%增至1.6%﹔同時更多銀行增設高息存款掛鈎戶口,如儲蓄優惠現為按揭餘額上限50%,將放寬至60%。

(系列完)

撰文:
鍾綺敏
15 Mar 2017

經濟日報